查看原文
其他

跟投为主的耳东影业凭什么可以赴港上市?!

24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668期文化产业评论

耳东这家公司,关注影视圈的人应该会非常熟悉,2015年成立的耳东,凭借对港片的跟投成功在影视圈站稳脚跟,《使徒行者》《追龙》《反贪风暴》都有耳东的参与。通过港片获得行业认可后,耳东逐渐扩大投资电影的类型,《西虹市首富》《老师·好》《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也有耳东的身影。耳东的创始人陈硕罡和杨凡金融行业出身,对资本市场运作颇有心得,2017年耳东借壳在新三板上市,2019年于新三板摘牌后赴港IPO。影视投资的手法也深谙金融行业低买高卖之道,耳东更像一家金融运作的公司被包装成影视公司进行业务操作。


作者|24
编辑|朱珂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183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近期,耳东影业披露IPO申请版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筹备一年多的港股上市计划正式向大众披露。

 

就在耳东赴港前,有媒体报道,通过天眼查注意到影视寒冬下,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尽管大家都知道影视行业不好过,1884这个数字还是刺痛了影视圈的从业人员。

 

影视公司注销关停是一方面,二级市场上A股影视公司受商誉减值、税务风波等因素影响,传媒板块自2015年高点到现在,跌幅达到70%。曾经市值超过800亿的华谊兄弟目前市值仅121亿元,曾经市值400亿的印记传媒在11月底于A股退市,有40多家影视公司在新三板摘牌,其中就包括开心麻花。

 

△图片来源:雪球


A股环境不好,便有影视公司将目标瞄准港股,猫眼娱乐在今年2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原石文化和力天影业也递交了港股IPO招股书。11月底,耳东影业成为最近一家意图在港股上市的影视公司。

 

其实,耳东影业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此前一直通过借壳的方式混迹于新三板的耳东影业,2018年注册境外公司,便可视为冲击港股的信号。


耳东的新三版之路
 

2015年成立的耳东影业对外宣称是一家涵盖了影视制作发行等全产业链条的集团公司,集电影投资和制作、影业管理以及艺人管理三部分业务于一身。

 

谈起耳东,就不能跳过他的两位创始人,陈硕罡和杨凡。两位金融出身的创始人也为耳东带来了资本运作的印迹。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陈硕罡名下有多家公司,其中北京品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核心业务为项目投资管理,耳东影业正是由该公司孵化而来。


△耳东影业创始人之一杨凡

杨凡过去曾说,2014年接触电影行业,出于好奇参与了两部作品,在2015年资本泡沫破裂的时候入行,耳东在市场的转折点得到了发展。

 

2015年,杨凡和陈硕罡一同成立了北京源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耳东影业,开始涉足影视制作投资领域。此后,品今控股作为投资公司也不断为耳东的新三板挂牌之路作出努力。

 

2016年,品今控股为其子公司以每股1.3元的价格认购新三板挂牌公司——大连海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344万股,持有海宝生物19.11%的股份,加上原来就持有的海宝生物31.99%的股份,共持有海宝生物 51.10%的股份,杨凡就此成为海宝生物的实际控制人。就这样,耳东通过借壳大连海宝生物科技,完成了挂牌新三板的目的。



耳东入主海宝生物后,海宝生物便试图发展影视业务,首先拟通过支付583万元现金的方式购买陈硕罡持有的源石影视80%的股权,但是该计划因公司经营业务和名称变更申请没有获批而被终止。


但这并没有阻止海宝生物从事影视业务的决心。2017年2月,海宝生物又发起了第二次定增,以每股30元的价格发行1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3000万元,用于投资电视剧《玉观音》,并将海宝生物更名为大连耳东。

 

2018年11月,大连耳东影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进行业务战略调整,放弃原有保健品生产和销售业务,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影视投资与制作,文化、教育行业投资与管理。

 

但是好景不长,2019年1月,大连耳东发布了关于股东收到关于对杨珖、杨凡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的公告。公告显示,2018年12月,杨珖、杨凡在参与集合竞价交易股票过程中以明显偏离最近成交价的价格在涉嫌关联的账户之间交易,严重影响股票价格。耳东在新三板的股价一年时间内由1.3元上涨到30元,而新三板的换手率和流通性非常低,几乎没有流通性。在耳东还在新三板挂牌时,便已经谋划在港股上市,也为后面脱离新三板做了铺垫。

 

2019年1月15日,大连耳东影业正式更名为大连浩瀚教育咨询。4月,大连浩瀚决定放弃原有影视投资与制作业务,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教育咨询与企业管理咨询,原计划用于投资电视剧《玉观音》的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用途变更为投资校园活动中心。大连浩瀚的更名,也意味着耳东正式退出了新三板。


耳东赴港,业务一览


虽然新三板上没了耳东的身影,但这并不妨碍耳东进行其他的资本运作。从2018年8月算起,耳东用16个月的时间搭建了境外上市结构和辅导,也为其如今的入港IPO打下了基础。


从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2016、17、18和19年上半年,耳东影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4亿元、1.75亿元、3.80亿元及4.36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484.1万元、2994.8万元、5732.8万元及4912万元。


众所周知,影视行业是一个波动很大的行业,耳东的主要业务是电影投资,正常来讲公司业绩会非常依赖电影的市场表现,比如北京文化2019年H1的业绩还亏损5560万元,Q3确认《流浪地球》的收入后才扭亏为盈,1-9月净利润1.17亿元。但是耳东却能连年盈利,毛利润4年从未低于20%,净利率也从没低于10%,对于一家投资内容的公司来说这其实很罕见。



△图片来源:耳东影业IPO招股书


4年来,耳东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电影投资和销售业务,2016和2017年,耳东成立之初,这项业务的占比为100%,也就是说,电影投资和销售便是耳东的全部。随着2018年开展影院业务和艺人管理业务,2019年上半年,投资和销售业务的占比下降到89.5%,但仍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电影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事情, 2015年才正式成立的耳东,如何做到年年盈利呢?要知道,这点连老牌影视公司都很难做到。

 

对此,耳东在招股书上也做了解释,对跟投的电影进行份额再出售,以溢价或者平价的方式进行转让,这样便降低了耳东的风险,也能够提前获得投资回报。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

 

2015年品今控股与天下一电影制作共同成立品今天下影视公司,此后耳东几乎参与了古天乐的每一部电影投资。古天乐作为“香港劳模”,耳东作为投资方跟着古天乐也频繁出现在多部港片的出品方之列,投资港片是耳东的一张名片。

 


根据招股书的披露,2016年和2017年,古天乐的天下一是耳东影业最大的供应商,天下一向耳东转让电影份额而产生的交易金额分别为3196万元和5034万元。
 
除天下一外,银都、太阳娱乐等港片主要的制片方和出品方也是耳东的主要供应商,2016和2017年,天下一、银都、太阳娱乐共向耳东销售1.2亿人民币的电影份额,耳东参与的电影项目分别为《刑警兄弟》《惊天破》《毒。诫》《杀破狼·贪狼》《追龙》《常在你左右》《喵星人》等。
 
在独到的投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下,截至2019年上半年,耳东参与的电影和电视剧项目已有51部确认了收益,51个项目总收益为9.73亿元,收益超过2000万的项目共有14个,包括《使徒行者》《西虹市首富》《老师·好》等作品。
 

△图片来源:耳东影业IPO招股书 


但并非每部电影耳东都赚得盆钵体满。如《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耳东的投资占比为10%,根据耳东的成本价推算,该电影溢价后的总成本为7.7亿元。对于这部电影的份额,耳东完全自留没有出售,这就意味着,耳东在这部电影上亏损了大约1500万元。但是相比金钱,耳东赚了品牌价值和名声。

 

至于其他电影,耳东投资了《使徒行者》,获取10%的份额后也没有出售,全部保留份额获取票房收益,对于不看好的《卧底巨星》和《天气预爆》等电影,耳东便将份额完全转让给第三方,只赚取差价。结果,《使徒行者》的电影票房超过6亿,而《天气预爆》票房只有1.23亿,《卧底巨星》票房更是不足4000万。由此可见,耳东的投资眼光堪称毒辣。

 

对于《反贪风暴4》《老师·好》和《家和万事惊》这三部作品,耳东则是进行了风险分散,一边是转卖电影份额,一边保留份额获取票房和版权收入,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家和万事惊》为例,这部电影的票房为3200万人民币,耳东的投资成本未知,份额100%。如果仅从电影票房收入获取回报,这部电影耳东很可能是亏损的。但是通过份额再销售,耳东提前收获了1300万的收入,最终这部电影给耳东带来了5200万的回报,神奇地实现了盈利。



耳东的创始人为金融行业出身,对电影投资的运作上也充满了金融的思维和操作。耳东先是靠跟投港片,给大众树立起港片形象,后来通过跟英皇、嘉映合作,获得了《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片的投资机会,扩充电影类型,并成功建立其品牌形象。



2016-2017年以跟投为主的耳东,在2018年后逐渐转而成为影片的主控方,获取了更多的话语权。但这背后,耳东的真正目的是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入电影投资,通过其金融销售体系,将份额进行转让,以此获得超额回报。


结语


耳东的两位创始人陈硕罡和杨凡金融起家,成立耳东后也一直以金融的手法进行资本运作,无论是借壳海宝生物在新三板上市,还是现在奔赴港股进行IPO,耳东对资本市场的野心一直都在。而耳东对影视项目的运作,也深谙低买高卖之道,影视投资溢价很多人都知道,毕竟介入有先后,但是能如此直白的向大众披露份额溢价和转卖份额的玩法,耳东影业应该是头一家。


END

 留言话题互动 
你怎么看耳东影业赴港IPO?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欢迎转载、加入作者成长体系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研习社」,获得更多专业优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